關山米在群山環抱,天然無汙染之絕佳環境與綠水潺潺之下,在膏腴之土孕育造就出千畝良田,生產出好口碑的「後山好米」,為推廣關山米食文化與食農教育,關山鎮農會以「米」的教育學習做宗旨,將原本閒置荒廢的舊碾米工廠與穀倉,用體驗行銷為依歸,發展成為多元的稻米環境教育園區「米國學校」。
臺東咖啡要走向國際進行銷,須強化生產製程與加工品質,才能提升咖啡品質與國際精品咖啡接軌。臺東縣透過咖啡產業製程改善及品質提升扶植訓練計畫,以提升農友及莊園的咖啡栽培和加工製程技術為目的,於縣內北中南區邀請咖啡產官學研各界的職人
花蓮縣富里鄉為花蓮縣最南端鄉鎮,是台灣東部最大穀倉之一,被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包夾形成縱谷地形,具有獨立純淨水源與山巒圍繞的自然環境,是種植優良稻米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在南投縣這個山明水秀美麗的地區、不僅擁有絢麗的花卉,還有新鮮的農特產品。埔里鎮為國內盆花、切花的重要生產地,花卉栽培面積達1612公頃,年產值約24億元,占全台1/8的花卉產值。
苑裡鎮位處苗栗縣的西南隅,為縣內少數為平原地形的地區,適宜種植稻作與發展農業,又被稱作「苗栗穀倉」。除了適宜農作的環境,苑裡亦是一個深富文化底蘊的小鎮,曾有蓬勃發展的藺草產業,並有「藺草原鄉」的號稱。
為使經營規模不大的農漁業者的產品亦能被加工銷往國際市場,由屏東縣政府及「台灣屏東農業國際運銷股份有限公司」公私協力於潮州鎮八爺段閒置公有土地興建設置符合HACCP或國際認證的農產品蒸熱廠、加工廠,並進行採收及採後處理冷鏈分級包裝。
台中市外埔區介於大甲溪和大安溪之間,特殊環境適合農業經營,主要生產蔬果如葡萄、火龍果、筊白筍、芋頭、洋菇和毛豆等,一年四季皆有不同作物生產與銷售。然而,因應農村高齡化趨勢,所致青年回鄉務農與照顧長輩需求增加,回鄉青農常面臨缺乏智慧農業耕種技術,或與長輩有耕種觀念上的溝通衝突與困境。
冬山鄉農會以豐沛的運輸及農業資源為藍圖,導入地方創生,成立冬山鄉良食農創園區。活化閒置多年的農會舊倉庫,將園區打造成為全國第一個以農業為主軸的文創園區,推出各項體驗活動、遊覽景點,園區導覽、伴手禮與農特產購買的服務,完整呈現六級農業的冬山鄉與冬山的美好。
印度是當今第三大排碳國, 人口統計2013年印度人口為12.52 億人,該國面臨能源短缺、環境汙染等棘手問題。總理莫迪就任後,大力推動讓全國人人有電用,建設出現代化的工業經濟體,同時還要避免導致碳排量大幅增加,趨動了綠色能源的需求。根據CleanTechnica研究推估印度佔全世界太陽能市場14%的需求,在莫迪政府推動2022年將裝置100GW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政策目標帶動下
文心蘭原生屬於熱帶、亞熱帶美洲的氣生蘭,原產地包括美國佛羅里達州、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巴西、祕魯、玻利維亞等地,其分佈從平地至海拔 2,500公尺山區均可見其蹤跡。台灣的文心蘭產業從75年自泰國引種後,現已成為除蝴蝶蘭外最重要的花卉產業之一。從80年起種植面積10公頃,經83年試銷日本後,栽培面積成長至99年超過200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