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新趨勢-北海道更別村
- 發佈日期:
全球糧食短缺及分配不均的現象日趨嚴重,農業不再只能以小規模來供應大市場,因此如何透過農產業發展布局、產業專區產銷規劃或結合資訊及數位科技等方式來促進農村的發展,以推動產業規模化、集中化,成為台灣農業部門重要的課題。因緣際會下閱讀到關於北海道更別村的相關報導,也非常幸運能如願邀請到日本更別農業協同組合(JA)大野勝広部長來台分享北海道更別村的發展經驗。
北海道十勝地區是日本的食品基地,更別村位於十勝地區南部,總面積有70%是耕地,為一個典型的農業區。耕種作物除了寒帶作物土豆、小麥、豆類、甜菜,也有甜玉米、白菜等蔬菜種植,具備完善的輪作系統。其畜牧業也蓬勃發展,根據2018年統計調查,平均每戶生乳產量677公噸,合併牲畜和耕作品種的營業額,每年高達約132億日元,堪稱是日本最富裕的農村。
圖1 更別村農業發展情形
更別村農業的特點是大規模機械化農業,每戶平均有5台大型拖拉機。村內更積極推動維護環境及減少用藥政策,目標是生產更安全的農畜產品,此外,更別村農業協同組合為了讓農業廢棄物能再生利用,擴大開墾堆肥熟化設施,透過資源循環促進環境土地永續利用,此與臺灣推動農業經營專區的理念不謀而合。然而雖然農業管理規模不斷增加,農家數量卻一直在減少,因此對於農場道路、排水渠等設施的維護管理及農地保護上的負擔,都有減少的必要性。
日本農業問題與臺灣相似,其中之一就是農民急速高齡化,人力不足的問題日益嚴重,因此智慧農業成為日本近年來重要的政策,2013年起成立「實現智慧農業研究會」,2014年擘畫出智慧農業藍圖及行動方案,2019年成立農業數據協作平台(WAGRI)並制定「農業新技術實施推動方案」。「農業新技術實施推動方案」目的是讓ICT、AI等先進技術成為農民落實管理策略及提高競爭力的強大工具,並讓農民、企業、研究機構及相關利害關係者取得共識,的內容包含:
圖2農業新技術實施推動方案架構
一、農業經營藍圖:8種農業類型,共22項案例:水田5例、旱田2例、露天蔬菜4例、溫室園藝1例、花樹1例、茶1例、果樹1例、畜產4例
二、各項技術的路線圖:彙整為6種領域,共37個項目:無人機技術7例、機器人技術14例、環境測量與控制技術7例、家畜個體管理2例、生產經營管理技術傳承系統3例、其他4例,截至2025年驗證、上市和普及的時間表
三、推動實現技術方案:區分為5個方向:了解農業新技術、嘗試農業新技術、引進農業新技術、建立實踐農業新技術的環境、促進發展農業新技術,並彙整方案。
因應智慧農業的推動政策,更別村於2018年與北海道岩見澤市共同提案,規劃「智慧產業創新特區」,開始致力於利用AI、IoT、自動駕駛、無人機等近未來技術實現新型地方創生。「智慧產業創新特區」主要工作包含:
一、初級產業相關對策:目標為允許無人自動駕駛拖拉機行駛於公共道路、推動活用無人機的各類方法、確立與普及農林水產業的IoT尖端技術。
二、引進外籍勞工從事農業等相關對策:允許農業、工商業與照護相關業界引進外籍勞工。
三、確保前往農家的交通手段:推動白牌車業務。
目前更別村已導入的部分有:
一、硬體部分:
- 旱田使用配備GPS導航與自動操舵儀的拖拉機
- 酪農畜產使用擠奶機器人
- 餵奶機器人
- 分娩監視器(相機)與推飼料機器人
二、軟體部分:
- 使用十勝地區JA會員綜合支援系統(TAF)管理JA會員資料
- 使用「農業臨時工daywork」APP確保人力
- 使用「JA Connect」APP促使JA與JA會員共享資訊
日後智慧農業的技術及開發會在更別村加速發展,但高野先生提到,目前更別村的寬頻覆蓋率僅不到40%,因此在推行智慧農業前,農村及田地的通訊基礎建設必須先行建置完成;另外值得思考的是,儘管省力高效率的機器與系統隨著智慧農業發展陸續上市,但操作這些工作的還是人,也就是農家,因此培養能熟練運用智慧農業機具與系統的農業人才,是更別村往後必須面對的最大課題。
反觀臺灣,與日本同樣也面臨人口高齡化、農業經營規模小的問題,近年來農委會配合國家政策推動智慧農業4.0計畫,以「智慧生產」及「數位服務」作為兩大主軸,希望能透過智慧化的生產管理,提升農業整體生產效率,並藉由物聯網及大數據分析技術,建構全方位的農業消費/服務平台。同時為了解決長久以來農地零碎難以規模化的問題,臺灣自105年起開始實施的「國土計畫法」,重新檢視及規劃國土保育、海洋資源、農業發展、城鄉發展4種地區,農業部門也非常重視農產業發展佈局及產業專區產銷規劃工作,目標是讓土地能夠適地適用,以推動產業的規模化及集中化,另臺灣農村的網路覆蓋率在全世界可說是數一數二,對於智慧農業發展相對具備足夠的潛力。因此,透過政府對農地利用整合規劃及農業經營專區營造的提升以及智慧科技的導入,相信可為農村帶來不同風貌,持續朝農產業及農村永續經營的目標邁進。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