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科技導入養殖漁業
- 發佈日期: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布「全球漁業及水產養殖概況」(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SOFIA)報告指出,全球每人平均魚類消費量已刷新紀錄,來到每人每年20.5公斤,且預估未來10年仍將持續增加,顯示魚類在全球糧食佔有一席重要性。因此在全球漁業及水產養殖領域,永續水產養殖發展及有效的管理變得相當重要。
養殖漁業多半供應國內市場,也是產地直銷的重要海鮮來源。現今面臨從事漁業人口老化,造成勞力逐漸萎靡,不利於技術、經驗傳承,所幸政府及專家們已積極投入研究,將環境監測感應、人工智慧遠端遙控、雲端平台及影像辨識等技術導入及整合,以利於協助養殖漁業,透過智慧感測、智慧控制等新興技術。已有業者發展出智慧養殖系統,其蘊含了資料或圖像的即時採集、無線網路傳輸、智慧運算及預測、預警資訊的發送,以及輔助決策等眾多功能於一身,藉由對水質參數的檢測、相關數據的傳輸、資訊的智慧運算,更為重要的是,智慧化自動控制功能,藉以大幅提升養殖的管理效率。
箱網養殖最為廣泛使用
箱網養殖產業已有數十年的歷史,臺灣目前的海上箱網養殖海域較為集中在屏東與澎湖兩地,主力魚種為黃鱲鰺、石斑、海鱺等。由於人工餵養方式,往往需憑藉著老師傅純熟的經驗,來判斷飼料投餵是否足夠,魚群是否吃飽,以及異常狀況的評估等,所有判定基準全憑現場作業人員經驗法則判斷,常也因缺少量化的數據參考,有過量投餵之情形發生。
飼料的控制一直是養殖漁業的重要環節,一般的箱網養殖飼料成本佔比大約在5成左右。智慧科技導入箱網養殖後,將水下自動投餌系統與水下攝影機結合,可清楚擷取魚體影像,再經由影像判斷魚類的身型、尺寸等,進而算出其體重,優化投放飼料的多寡,能夠自動給予適當的配給量進行投餵,投餵量的減少可以大幅降低養殖成本進而增加利潤,不僅如此,適宜的投餵量,還可減少養殖環境污染的問題,使環境維持乾淨,更可讓魚體保持健康狀態。
科技導入魚塭 省時又省力
以往魚塭的增氧機形式皆為固定式的,現藉由農企業改良後增氧機變為可動式,在魚池中繞圈打水,藉由擴大水的擾動面積,提高池內氧氣,迫使水中魚蝦活動,帶動換肉率,縮短養殖期,間接提升魚貨產量,不僅如此,它的電力損耗更是固定式擴氧機的一半,不僅能省荷包還能達到節能減碳效果,真是一兼二顧。
要讓魚隻健康成長的話,水質的優劣也馬虎不得,優良的水質也能降低疾病感染風險。透過導入光學檢測模組,並與數位化病原量辨識技術做結合,開發出一個簡易的病原檢測自動化系統,可即時監控養殖水體有害病原菌濃度,進而達到疾病預防與治療,一旦超過系統所設定的風險時,就會出現預警訊號,即可採取換水,將水中致病病原菌的移除,因此就能有效降低用藥需求,避免藥物濫用,讓魚隻健康成長。在時間上,傳統式水質檢測需耗時3-4天,現可經由一台造型輕巧的病原檢測機來檢驗,將檢測時間縮短為3-4小時。
過去,養殖漁業知識取得不易,仰賴經驗法則,單靠人力觀察與巡查來掌握養殖環境之參數,即使有農二代願意返鄉接手,初期也需投入許多時間與成本。為了讓輔助養殖戶、青農及一般民眾容易取得核心之養殖知識,了解養殖條件及其相關資訊,進而更加準確了解養殖池狀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集結眾多養殖業者經驗的分享,並建立水產養殖智慧專家系統,透過人性化的介面設計,不論是使用電腦或是手機皆可輕鬆操作,猶如養殖業的谷哥大神,不僅如此,專家們也會不定期更新後台養殖相關知識,持續優化系統的資訊。
目前已有許多漁業業者積極投入漁業科技發展,並以傳統漁業的經驗為基石,感測元件、資通訊技術、人工智慧已等眾多先進技術為輔,朝向省工省時的概念發展。現代養殖戶可透過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智慧型終端設備,即時掌握養殖水質環境的資訊,萬一有異常訊號出現,都可在第一時間馬上處理。以上技術不僅能讓我國漁業減輕現場作業負擔、降低勞動力需求、甚至還能提升效率及產量,將漁產業引領至真正的友善環境與永續發展。
參考資料
1. 張致銜、邱治凱、鄭勝文. 2019.箱網養殖生物活動力監測系統.智慧農業
2. 張致銜.2020.箱網養殖魚類體長監測技術.智慧農業
3. 王郁峻、王妤心、林志遠.智慧養殖新典範-聖鯛水產科活用新科技打造養殖新風範.2020. 智慧農業
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智能手持式病原檢測 水產養殖安心有效率.2020. 智慧農業
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水產養殖專家知識庫智能應答系統.2020. 智慧農業
6. 吳淑君.科技漁夫手機養魚 海大發展AI智慧化養殖.2020.聯合報
7. 劉凱翔.國際重要農情資訊.2020.農業情報
8. 台灣經濟研究院林彥宏、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林志遠.全球智慧養殖漁業產業代表性案例研究.2018.智慧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