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實的農務實作  學會無人機提升效率

體育系畢業的鍾維平,大學時主修籃球,教練看好他矯健的身手,退伍後想推薦進入職籃隊當練習生,做過帥氣國家選手夢的他十分興奮,但靜下心來思考,練習生薪資低,運動員生涯充滿變數,台北居高不下的消費,令初出社會的他猶豫:「我真的想過這樣不確定的生活嗎?」

他想起苗栗老家那一片綠油油的稻田,心中浮現踏實感,決定回家鄉單純當個務農者,由爺爺親身指導,可惜老人家經驗豐富卻不善表達,求知若渴的鍾維平得知耕新團召募農務人員的消息,立即提出申請,入團後多次派遣到水稻主上工服務,從農友身旁邊做邊學,從實作中快速成長。

他發現種稻不光是體力活,執行時還要注意許多細節,「從前看肥料就是肥料, 那懂有什麼差別?後來才知道水稻各生長期對氮、磷、鉀的需求與吸收程度都不一樣,懂得調整分配, 稻米不但生長效果好,也不會浪費成本。」分析地頭頭是道。

近來他學習駕駛打田機,田地打得越平整,育苗、插秧、放水就越順利,是影響稻米生長良窳的基礎,「以前看爸爸一下子就把地推平,自己操作才發現真的不容易,」鍾維平指向田間苦笑著說,幾分大的地,有經驗的農人半小時就打好,自己花了一兩個小時,還無厘頭在田裏頭亂繞,練習好久才稍微抓到要領。

不過說起操作無人機,鍾維平就胸有成竹了,耕作初期需灑藥驅治病蟲害,水稻主不善操作,但他很快就上手,對比以往人工噴藥,他發現科技化工具加持,不只效率提昇,機動性強,對病蟲害克制效果也更好。

「務農也要跟隨時代轉型」,加入團隊才兩年多,透過實際的調派跟著水稻田主們吸收成本概念、水稻生產的工序及農機的駕駛,鍾維平對未來已經很有想法,加上閒暇時閱讀管理書籍,勤學各項新知,藉由實務與知識的結合,降低未來從農的風險。盼有朝一日自家農地也能耕種豐收,開間蔬果小舖,銷售苗栗在地好物,「未來有機會,用自己的能力回饋家鄉。」

實地從事農事服務 累積關鍵技術 

來自銅鑼的陳彥辰念的是資訊工程,畢業後在外地通過面試,就要當上程式設計師,但想到家鄉年邁雙親,尤其是腳受傷的媽媽,一跛一跛務農的樣子,「實在是不忍心,」轉念後決定回家幫忙。

家中長期租地種水稻與芋頭,陳彥辰原本就是農田裡長大的孩子,返鄉後,這個念頭愈來越強烈:「苗栗種植芋頭的品質,並不亞於其他地區,這些年公館芋頭知名度已傳開,我希望一鄉之隔的銅鑼芋頭,同樣能被外界看見。」

輕輕地撥開寬大的葉子,陳彥辰指著紫紅色的芋莖說:「這就是苗栗最有名的檳榔心芋。」銅鑼灌溉水源自鯉魚潭,水質富含石灰質,氣候與土壤適中,造就芋頭綿密細緻的質地,有趣的是,當地芋農各有各的種法,他想向他人借鏡,精進自己的種植心法,聽到農會舉辦耕新團訊息,立刻申請報名。

耕新團要參與的田間工作相當多元,會派遣到在地的特色作物服務,例如銅鑼知名的杭菊、紅肉李、茶葉、柑橘及芋頭等,團員必須在短時間內透過實際操作精進農業知識,並強化種植、修剪、除草、施肥等關鍵技術,才能好好接單服務;即使從小接觸各種農事的他,同樣感到獲益匪淺。

「最可貴的是擁有與其他團員交流機會。」陳彥辰表示,過去當個農民種植都是單打獨鬥,遇到困難只能自己想辦法,也不確定處理方式正確與否;參加耕新團後因為是農務人員,不用承擔經營風險,反而多了交流機會;團員不論是新手或老手,皆對務農有熱忱,樂意分享耕種技巧,種植同作物的團員還會相約觀摩,成立Line群組討論,發問時也會有人熱心提出看法,對於以後的從農之路將不再孤獨。

像是陳彥辰發現每次為爭取時效採收芋頭,以致部分莖部未完整退肥,品嘗時口感水份過多,於是向同樣種植芋頭的團員發訊息「求救」,對方建議採收前可以多跑水讓肥料充分吸收,嘗試後情況果然明顯改善,比起以往自行摸索,有了共同切磋的夥伴,問題改善更有效率。

另一收穫是學會如何為農作物留下影像,原本他都隨手拍,經過專業指導後逐漸掌握要訣,「效果真的差很多。」秀出手機裡滿滿的照片與影片,陳彥辰開心地表示,有空會盡量將芋頭生長完整紀錄下來,希望拍攝的影象,能為宣傳家鄉芋頭盡一份力量。

小辭典
農業耕新團

為補充地區性的農業勞動力需求而成立,由地區農會甄審小組經由面試與書面審查招募「農耕士」,吸引對農業有興趣之成員投入,協助農場一般農務工作,每團依據地區缺工狀況、所在地作物別、農事需求及工作類型等進行人力調派,彈性提供農業勞動力,並不定期提供田間訓練,藉此累積多元農務經驗,有意進階為專業農耕者亦透過實作確立方向,及早圓夢。農耕士薪資計算以時薪為單位,其每小時薪資不低於基本薪資,另提供就業獎勵金、交通津貼,並享有勞、健保及團保(意外險及醫療險)等相關福利。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本院之成立,旨在建構其為農業科技產業化及新創事業化的發展平台,以提供農業企業機構、農民團體及農民的農業技術及商品化、產業化服務及政府農業政策決策支援為宗旨,加速農業新創事業及國際化之發展。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
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