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代聯手讓地方發光發熱!地方創生不只是年輕人的責任,全齡共創才是王道

地方創生除了鼓勵青年投入,更核心的價值應該在「全齡共創」,才能共好共榮。雲林古坑創樂子生活學苑是由近十位創業者共同經營的社會企業,組成有返鄉、移居、尋找人生第二春的年輕媽媽,以及被感動留下來的大學生。來看青銀如何在地共創?

跨世代聯手讓地方發光發熱!地方創生不只是年輕人的責任,全齡共創才是王道

雲林古坑的創樂子生活學苑團隊,是打造青銀共創的典範案例。

一個假日的午後,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的馬雨沛助理教授帶著一群準備做畢展的同學來到「地創放送」空間體驗及交流。畢展的主題是「青銀同夢、共創美好」,Slogan是「作伙邁老」(台語)。

當這群即將邁向人生下一站的準畢業生走訪偏鄉社區後發現,地方創生可以鼓勵青年投入,但更核心的價值應該在「全齡共創」,才能共好共榮。在馬老師的指導下,他們為四個偏鄉拍攝在地故事的影片,深入探討青銀共創的價值,是精彩之作,在推動地方創生的路上,我樂見年輕人的視角跨越自己所屬的世代。

創樂子生活 雲林古坑的青銀共創 

循著雲林著名的古坑綠色隧道往前行,小徑彎進去你會發現一個剛長出來的小秘境——創樂子生活學苑,是由近十位創業者共同經營的社會企業,組成有回鄉人、移居人、尋找人生第二春的年輕媽媽,以及被感動留下來的在地大學生。

創樂子除了有寬闊的綠地適合散步,還可以選購多肉植物、體驗盆栽DIY。(圖片提供:創樂子生活學苑)

第一次到創樂子已是傍晚,看到現場七、八種手作產品,雖然多元歧異卻絲毫沒有違和感。執行長王毓琦告訴我,他們來自一個社會福利協會的實習生,從市區工作室起家,長輩買下現址土地與舊民宿後,他們移居古坑,啟動地方創生的事業。

廣告

時隔半年多再次造訪,除了園區持續開發外,團隊笑容依舊,充滿自信,還啟動「雲創小聚」尋求共好,更看到長輩在園區負責環境的整備,這是老中青合作分工一起打造「青銀共創」的典範案例,令人感動。

鴻梅文創 新竹讓建築成為有機體

如果你有機會走進新竹市的老街區,會看到幾棟非常有特色的老屋,整修後成為獨立書店、工藝精品展售店、特色民宿與療癒的餐酒館等,這是從科技公司退場、回到家鄉投入地方創生工作的壯世代代表,鴻梅文創志業執行長陳添順 (Ben)的努力成績。

第一次跟著Ben漫步在新竹市老街區,走在騎樓,赫然發現地上有一道我在台南推動「騎樓暢通」相同的分隔線,心裡有莫名喜悅,台南經驗新竹實踐!

新竹舊城區富含300年文化底蘊,歡迎來一趟歷史慢旅。圖為原是金菊美髮廊的「或者工藝櫥窗」。(攝影:陳建豪)

Ben對自己家鄉了解透澈,如數家珍地介紹每棟老屋的生命史,有了文化的根,修復時就會用感情融合歷史的脈絡,讓建築成為一個有機體,而不是沒有靈魂的翻新。修復後每個店面都經營得有聲有色,打造地域品牌、也創造許多工作機會,讓年輕人留鄉,這正是我期待看到的全齡共創。(延伸閱讀:鴻梅文創執行長陳添順為新竹市點燈,打造竹塹城分散式美術館

廣告

地方創生不只是年輕人的責任

二〇二二年台灣推動地方創生已跨越初創的階段,進入資源重新盤整與確立正確方向的關鍵。看到各級政府標註給 「青年」洋洋灑灑的補助計劃時,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政府看到年輕人「可能」的需要,憂的是當地方創生的責任壓在年輕人身上時,是不是另類的世代不公平?是否會扭曲政策方向,讓推動的效益事倍功半?

我始終認為,地方創生政策是為了解決台灣區域發展不均與人口失衡的結構性問題,而問題的「因」來自戰後嬰兒潮的這一代,為什麼解決問題的「果」卻是年輕世代的責任?

長期以來,台灣的教育並未培養我們留鄉的能力,也沒有提供足夠大的魚池讓我們釣得到魚,徒有釣竿與魚,所帶來對地方的振興效益,縱有「點」的成果,仍難達到「面」的整體綜效。

當年輕人想要離鄉背井尋求理想闖事業時,應給予充分的尊重,如用政策、補助引導他們返鄉,卻沒有好的配套與支援系統,絕對待不久、也不快樂。年輕人願意回鄉付出是很棒的事,但中壯年、二代接班同樣可以回鄉打拚,他們具有成熟的職業技能、人際關係與對市場的理解,創造「全齡共創」的地方創生生態系才是王道。(延伸閱讀:鹿港小鎮日日散策,走晃巷弄裡的和興青創新聚落

廣告

創樂子執行長王毓琦(左)說,他和夥伴們原本是社福協會的實習生,從市區工作室起家,長輩買下現址土地與舊民宿後,他們才移居古坑,啟動地方創生的事業。(圖片提供:陳美伶)

台灣的生活水準與醫療品質成就了高齡健康的國度,我們的人口平均餘命高達八十餘歲,是世界的前段班。所以,我們是不是應鼓勵並提供機會給退休或提前離開職場的壯世代族群返鄉及移居,攀爬人生的第二座山,就像淡江大學大傳系畢展影片中,阿姨感慨的說:「老了,還很有用、很好用。」

我們應該透過地方創生的影響力,激發他們對家鄉的熱情,攜手年輕世代共同解決面臨的挑戰,在這塊土地上持續發光發熱,讓台灣走向均衡發展,不再有偏鄉

*本文同步刊登於微笑季刊2022夏季號《小鎮的101種生活

光點

廣告

創樂子生活學苑
地址:雲林縣古坑鄉光昌路247號
電話:05-5829869
營業時間:週五~週一 09:00-18:00
官網:創樂子生活學苑
FB:創樂子

 

責任編輯:許茜
核稿編輯:李佩書

陳美伶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博士,現任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區塊鏈大聯盟總召集人。
曾任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秘書長、台南市政府秘書長等職。在國發會主委任內,全力扶植新創,推動台灣地方創生,鼓勵人口回流、不外流,被譽為台灣地方創生教母。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
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