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SDGs的17大核心目標,哪些可以作為地方創生的共同語言?

聯合國SDGs的17大核心目標,哪些可以作為地方創生的共同語言?
作者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地方創生的團隊來說,初入門認識SDGs,不妨把17個核心目標看成「九九乘法表」,我們可以熟悉它,內化成自己的知識。至於169個細項目標及相關指標,則可視為條目眾多的字典或六法全書——對哪個目標細節感興趣,可進一步查詢深究能做到什麼程度。

文:王先棠

「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近來在新聞報導、機關報告中頻繁出現。各行各業,從政府、企業到校園,彷彿考試加考一科,必須加緊補修功課,開始認識SDGs的17大核心目標、169個細項目標,跟組織及個人有何關係。

但是,「永續發展」四字包山包海,大小指標令人眼花,背後蘊含價值抉擇、實務作法的討論,「秒懂」不易,更何況要在工作上運用自如。有鑑於此,台灣觀光地方創生協會從今年三月開始舉辦系列活動,希望引領大家一起認識地方創生「絕對用得到」的SDGs。

「SDGs不是給你一本新書,要你從頭學起」

「2015年SDGs的出現,不是一種新概念的誕生,而是統整各個不同社群本來就在做的永續發展工作,建立彼此共通的語言。」

3月5日系列活動首場,我們邀請到觀創會來自學界的監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王毓正副教授,針對「為什麼要永續?永續發展目標教我的事」做分享。

王毓正對環境法學有專精,常為政府單位提供環保、水下文資、新創產業法規調適等諮詢,也密切關注台灣農業、觀光產業的發展。他說,機緣巧合,演講之前,知名泰雅族作家瓦歷斯.諾幹的一個問句提醒他:「永續發展」把「永續」與「發展」兩個概念擺在一起,豈不矛盾?

「永續」一詞,大家琅琅上口,常指人類與環境生態「永久持續」共生共存。而落實之道,在於滿足我們這一代人需求的時候,不損及下一代人滿足他們的需求。不過許多人心中的「發展」,是建立在戰後「科學不斷進步就是發展」的思維上,卻未思索:一直進步就是發展嗎?不顧自然這人類賴以生存的大地之母,一心追求進步,算是發展?努力讓環境裡各個要素達成平衡,甚至維持現狀不惡化,不算發展?

話說回來,討論「永續」與「發展」能否並行不悖,關鍵或許不在於我們選擇「前進或後退」,而是人群生存、自然生態兩者如何達到平衡。

「別陷入前進、後退的排名迷思」

王毓正指出,2002年頒布施行的台灣《環境基本法》第4條規定:「國民、事業及各級政府應共負環境保護之義務與責任。」SDGs的目標17,正是「建立夥伴關係」,等於提醒我們去思考,法律制定了多年,公私部門之間的相互合作是否足夠。

現在台灣有行政院版的SDGs報告,各地方政府也陸續發表永續發展「自願檢視報告」(Voluntary Local Review,VLR)。一旦某個縣市要做,其他地方也不落人後,以SDGs相關指標檢視施政成績。只是政府做了許多SDGs主題的資料彙整,甚至贏得相關評比獎項,民眾或地方創生團隊不一定知道,也不知從哪裡參與介入。

王毓正以成大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2021年「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台灣第一為例。這個排行榜恰是以大學在SDGs各目標的表現為依據。地方創生工作導入SDGs概念,跟大學接受SDGs國際評比,有互通之處。

王毓正說,大學推動永續發展工作,不單是滿足別人設定的績效指標,更重要的是顧好基本盤、增進自身能力,最後既能符合指標要求,也能為在地乃至世界有貢獻,水到渠成。「跟上SDGs的討論,但不要陷入排名高低的迷思。要想到你在做的努力,別人也在做,有對話的共同語言,有利彼此合作。」

王毓正比喻說,初入門認識SDGs,不妨把17個核心目標看成「九九乘法表」,我們可以熟悉它,內化成自己的知識。至於169個細項目標及相關指標,則可視為條目眾多的字典或六法全書。若有人對於各個目標細節感興趣,可進一步查詢,深究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17個核心目標已經不少,可能有人還會問:追求永續發展,只能有17項目標嗎?

其實行政院版「台灣永續發展目標」,就把「逐步達成環境基本法所訂非核家園目標」納入,當作第18項,與聯合國版本有別。

此外,國際間也有人倡議說:追求永續發展,該為數位科技時代建立新的「社會契約」,讓數據、知識、言論的自由流通,不受掌握科技的少數集團控制,以促進公私部門合作與創新,營造公平正義的數位發展環境。換言之,SDGs可在數位發展方面著墨更多。

圖片1
作者提供

因此,王毓正強調,個別國家或區域可以自行斟酌,在永續發展計畫納入不同指標,或選擇想額外倡議的永續發展議題做討論。

「把問題切割,反而找不到答案」

從1972年斯德哥爾摩環境宣言(Stockholm Declaration)、2000年MDGs(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到2015年SDGs,我們對永續發展的視野持續調整。

各國針對社會、環境議題的思考、共同致力的目標,也從比較專注克服開發中國家的發展侷限,變成更加重視已開發國家應負起共同解決問題的責任。

無論我們要根據社會、經濟、環境三大面向,或是5P概念(人People、地球Planet、繁榮Prosperity、和平Peace、夥伴Partnership)來把SDGs做分類,都不該忘記SDGs目標的大原則,包括了普遍性、不遺漏任何人(Leave no one behind),必須與多元利害關係人建立夥伴關係等。

例如我們可以去思考:數位通訊科技一直進步,手機提供的便利,讓多少過去興盛的行業被迫消失。如果很多東西因此消失,我們願意做什麼,保留過去的優點,或讓那些看似落伍、逐漸消失的行業有新風貌?